2023年5月13日上午,37000cm威尼斯2023年度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培育项目立项答辩会于学生发展中心202室成功举办。此次答辩会共有19个小组参加,邀请了双创学院的李倩老师和37000cm威尼斯王可园老师、刘海军老师、陈君老师以及刘佳老师担任评委,答辩会由学院双创工作负责人刘佳老师主持。
此次答辩分为项目陈述和评委提问两个环节进行。各项目组成员分别进行4分钟的介绍讲解,随后评委老师针对各项目组的答辩情况自由提问并给予意见。
与会老师
王雨欣同学负责的《上海市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现实境遇及优化路径研究》立足学生视角,调研上海市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现状,总结取得的成效、发现困境并分析原因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路径;杨凡媛同学主持的项目《大学生政治参与效能感研究——基于“校长信箱”的分析》基于对八个高校“校长信箱”研究,探索大学生政治参与效能感的现状与“校长信箱”对于政治参与效能感的影响,探究有效发挥“校长信箱”作用的创新理路;闫成斌同学主持的《“优师专项”学生学业发展现状与身份认同研究》项目,从身份认同角度切入,探究身份认同与“优师专项”学生学业发展的关联,为优化“优师专项”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决策咨询;童瑶同学主持的《大中小学思政课大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开发研究》课题聚焦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背景下课堂教学转型问题,立足“大概念”,探究思政大概念的结构样态与进阶层次,为常态课堂一体化教学设计提供可资借鉴的案例;郑毓婕同学负责的《ChatGPT对大学生学习活动中思维方式的影响——以37000cm威尼斯为例》项目深入探究以ChatGPT为例的人工智能的运行逻辑,基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分析ChatGPT如何对上海高校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异化,为大学生科学地甄别、筛选并解读隐藏在人工智能背后的价值取向提供借鉴经验;华馨雨同学主持的作品《德国主流媒体对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建构研究(2021—2023年)——以<明镜>、<时代周报>、<焦点>和<世界报>为主》通过搜集四家媒体对中国近三年标题涉华的全部报道来分析德国主流媒体对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建构和背后的原因,为中国共产党提升自身形象和应对国际舆论提供对策。
常欣怡同学负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ChatGPT研究》是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解决目前ChatGPT以及人工智能的过度发展所带来的各种挑战;孙露晨同学主持的项目《教育实践中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与利弊研究——基于37000cm威尼斯公费师范生的调查》从公费师范生第一视角入手,研究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教育的现状时,公费师范生对自己的认知定位,是否已经做好心理预期和素质准备;赵越同学主持的《网络新生代“反技术依赖”现象研究——以豆瓣讨论小组为例》项目拟从当代青年“反技术依赖”这一社会现象切入,试图探究背后的深层原因,从而为青年提供相关引导建议,帮助其更好思考、重塑个人在技术面前的主体性;周轩宇同学主持的《筑梦计划——上海市建筑工人子女教育关怀公益项目》以上海市建筑工人的子女群体为切入点,重点关注其教育问题,通过搭建网络平台,并以其为媒介举办线下活动的方式,对接建筑工人子女群体的受教育需求与37000cm威尼斯学子提供的教育资源,以期促进建筑工人子女的教育水平的提升、综合素养的提高;孙双薏同学负责的《后疫情时代上海市初中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的作品立足于后疫情时代,从实际出发来探究上海市初中学生的心理困境,考量初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总结对策措施;李雯同学主持的作品《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调查研究文本分析及其当代价值》基于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调查研究文本,围绕文本概况、文本基本内容等方面展开研究,并分析得出文本的当代价值。
王怡同学负责的《生态文明视域下高中环保教育微课设计与开发研究-以上海市美丽乡村主题为例》依托上海市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资源的环保教育微课,旨在利用本土化资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课程开展提供教学资源,推动地理课课程思政建设;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王赢同学主持的项目《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传播正能量信息方式与效果研究—一以哔哩哔哩弹幕网为例》将以b站为例,调研大学生群体在网络中传播正能量的具体方式,及有效方式的特征和具体效果,助力网络环境建设;余清粮同学主持的《马克思实践理论中国化研究:以毛泽东<实践论>为中心》项目以毛泽东《实践论》为中心,研究马克思实践理论中国化问题,探究关于理论与实践关系科学的认识论,为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经验借鉴;钟沈远同学主持的《功利化倾向与纠正路径:马克思主义婚恋观视域下上海地区00后大学生婚恋观探究》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婚恋观的相关内容,针对00后群体研究其婚恋观中的功利化倾向;徐佳琳同学负责的《研学旅行视角下的在沪港澳台大学生文化认同研究》的作品拟基于理论研究开展现状调研,形成面向在沪港澳台大学生文化认同的研学旅行方案设计并进行推广,力图深化港澳台大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稳步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沈婧怡同学主持的作品《中国共产党破解就业难题的历史经验与时代特色——基于对党和政府就业政策的实证分析》梳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破解就业难题所处的时代环境、就业结构、政策指向等,以总结历史经验与时代特色,为破解当今时代的就业难题提供优化建议;吕宸莹同学负责的《润物无声:“红色剧本杀”对青年价值观的涵育效果研究——基于市场热门剧本杀的调研分析》项目围绕“红色剧本杀”展开研究,重点调研发展现状、涵育青年价值观的作用路径与效果,总结经验与问题,从而提出优化路径,为创新价值观的培育形式提供新思路。
在专家点评环节,评委们从各个角度对双创创项目进行提问与评价。评委们首先对多个项目组的研究内容和思路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老师也针对部分项目中存在的报告书格式不规范、相关名词范围界定不明确、研究范围过广、项目可行性弱、路径探析与题目的联系性弱等问题提出建议,帮助项目组同学进一步完善项目研究思路、提升研究成果质量。
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培育项目一直以来是37000cm威尼斯本科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学院始终坚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度重视本科生科创工作的开展,严格把控项目质量,为本科生科创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资金、师资力量等全方位的支持与帮助。
答辩结束后,评审专家根据研究内容、选题价值、项目特色与创新点等内容进行打分,最终结果公示如下。
37000cm威尼斯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培育项目立项评审结果公示
创业训练类:
拟推荐校级立项:
1.筑梦计划——上海市建筑工人子女教育关怀公益项目
项目负责人:周轩宇
创新训练类:
校级培育:
1.生态文明视域下高中环保教育微课设计与开发研究-以上海市美丽乡村主题为例
项目负责人:王怡
2.德国主流媒体对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建构研究(2021—2023年)——以《明镜》、《时代周报》、《焦点》和《世界报》为主
项目负责人:华馨雨
3.润物无声:“红色剧本杀”对青年价值观的涵育效果研究——基于市场热门剧本杀的调研分析
项目负责人:吕宸莹
4.网络新生代“反技术依赖”现象研究——以豆瓣讨论小组为例
项目负责人:赵越
5.马克思实践理论中国化研究:以毛泽东《实践论》为中心
项目负责人:余清粮
6.上海市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现实境遇及优化路径研究
项目负责人:王雨欣
7.Chat GPT 对大学生学习活动中思维方式的影响——以37000cm威尼斯为例
项目负责人:郑毓婕
8.后疫情时代上海市初中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项目负责人:孙双薏
9.功利化倾向与纠正路径:马克思主义婚恋观视域下上海地区00后大学生婚恋观探究
项目负责人:钟沈远
10.研学旅行视角下的在沪港澳台大学生文化认同研究
项目负责人:徐佳琳
11. 中国共产党破解就业难题的历史经验与时代特色 ——基于对党和政府就业政策的实证分析
项目负责人:沈婧怡
12.“优师专项”学生学业发展现状与身份认同研究
项目负责人:闫成斌
13.大学生政治参与效能感研究——基于“校长信箱”的分析
项目负责人:杨凡媛
14.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调查研究文本分析及其当代价值
项目负责人:李雯
15.大中小学思政课大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开发研究
项目负责人:童瑶
16.教育实践中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与利弊研究——基于37000cm威尼斯公费师范生的调查
项目负责人:孙露晨
17.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ChatGPT研究
项目负责人:常欣怡
院级培育:
1.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传播正能量信息方式与效果研究—一以哔哩哔哩弹幕网为例
项目负责人:王赢
图文来源:王淼、程洪羽
(37000cm威尼斯学生会宣传部)